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成立1个月 首任局长为何4提“扩大对外开放”?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见习记者 张馨心
6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在京挂牌整一月。
【资料图】
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京挂牌。摄影 实习生 杨林娜
封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该局首任局长李云泽上任以来,在公开活动中至少4次提及“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此外,“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也多次被提及。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图片来源 金融监管总局网站
短短一个月,为何多次强调“扩大对外开放”,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1个月至少4次谈及“扩大对外开放”
公开报道显示,5月26日至29日,李云泽在金融监管总局举办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中,首次提到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该局网站信息显示,李云泽在研讨会上指出,要树立全球视野、世界眼光,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合作。必须立足监管,持续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周后的6月5日,李云泽在会见花旗银行集团首席执行官范洁恩(Jane Fraser)时,也谈及“扩大对外开放”。该局微信公众号文章显示,会见中,中方介绍了中国经济金融形势、金融监管改革有关情况,并表示中国金融业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外方则表示,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抱有充分信心,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扩大在华业务。
此后的6月8日至9日,李云泽又在上海两次强调“对外开放”。
“我们将继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我国始终坚持金融对外开放不动摇,金融业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6月8日,李云泽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
李云泽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的开幕辞及主题演讲摘要。图表来源 金融监管总局微信公众号
记者注意到,论坛期间,李云泽还特别提到金融监管总局将与上海市共同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关于这一细则的发布,他评价为“正式启动上海再保险‘国际板’”。
在部分驻沪外资金融机构座谈会上,李云泽谈到,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并明确了“三个不改变”,即金融业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对外资合法权益的保障、为外资提供更好营商环境的方向均不会改变。
频频提及扩大对外开放
释放了哪些信号?
为何李云泽频频提及“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数字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表示,金融监管总局是党的二十大之后新成立的国务院直属机构,在原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机构为主体,因此,金融监管总局的密集表态更能充分体现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导向。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推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胡麒牧指出,各国资本通过参与中国的发展,共享中国市场的巨大红利,这本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但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拉拢盟友,试图通过科技封锁和所谓“去风险化”,将中国排除出全球供应链,中断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胡麒牧认为,中国具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以及成熟稳定的加工制造能力。目前,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完全替代“中国制造”。而且,中国制造的产品物美价廉、供应稳定,对全球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及各国通胀的治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又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机遇。
“越是面临这种‘脱钩断链’的风险,越应该充分展现开放包容的姿态。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会停步,我们会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全世界的资源要素充分流动,得到更加高效的配置。”胡麒牧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中国的经贸伙伴,都会从中获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