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拳”将改良A股市场生态 相信政策累积效应 机构看好A股中长期表现
上市公司减持新规大幅缓和减持压力 引导提升回报能力
“这才是A股市场真正的利好!”有资深市场人士如此评价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减持新规。
【资料图】
8月27日,证监会发布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3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3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该政策获得了众多投资者点赞,认为此举切中时弊,既有利于平抑IPO高价发行,更有利于二级市场扶优限劣,引导企业做好主业,适当分红,提升资本市场投资回报能力,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从数据看,减持新规将导致逾1700家公司大股东减持受限。据上海证券报统计,共有1708家上市公司满足上述减持新规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8月28日晚,十多家触及减持新规的上市公司发布了终止减持公告。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金融学教授严弘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这是让资本市场从主要服务于企业融资,到以投资者为中心的转变的开端。相信在短期内可以给予市场一定的信心和期许。”
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董事长表示,实施减持新规有利于制造业坚持长期主义,对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也是有利的,可以吸引稳健的长线资金入市,实现产业发展与资金投资的良性循环。
大幅缓和减持压力
为什么要出台减持新规?近年来,A股市场减持压力不小。据统计,2021年以来,整个A股市场仅来自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金额就达万亿元。其中,来自减持新规所指的四类公司约5000亿元。
换言之,实施减持新规,可明显减缓大股东及董监高数千亿元的潜在减持压力。“很多上市公司破发、破净,本质是其自身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不足。拉高股价后高位离场,长此以往,资本市场乱象横生,投资者失去信心。”在经济学家任泽平看来,减持新规的目标指向“让大股东摆正心思、回归正轨”,壮大企业、回馈中小股东,让金融服务实体。
严弘同样表示:“这是让大股东‘少剪羊毛’或者‘不剪羊毛’,与投资者同舟共济的一次政策尝试,也是让资本市场从主要服务于企业融资,到以投资者为中心的转变的开端。”
据统计,减持新规将限制至少1700家A股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
具体来看,涉及跌破发行价的公司有420家,破净的公司有370家,其中有75家公司“破发”和“破净”叠加。记者注意到,建筑装饰和纺织业成为“破发”和“破净”的高发行业。
银行、地产、钢铁、交运等行业上市公司也是破净“重灾区”。此外,科创板未盈利的生物制药企业可能受限最明显。由于这些公司尚不具备持续盈利能力而未进行过分红,且股价多处于破发状态,结合减持新规的四项条件,这些公司的实控人、控股股东可能面临股份“再锁几年”的情况。
提升市场分红水平
破发的公司减持受限,这不仅直接影响目前市场上存量的破发公司,而且有望将此压力传导至拟上市公司IPO发行定价上。
“盲目追求高发行价,后续成长性跟不上,大幅破发后,受累的还是大股东。”有投行人士认为,减持新规将促使拟上市公司在IPO时理性发行。
在多家投资机构及市场人士眼中,减持新规对分红的要求看点十足。根据减持新规,最近3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3年年均净利润30%的上市公司,其大股东、实控人减持均将受到限制。这意味着,上市公司不仅要会赚钱,而且要会分享。
从实际情况来看,减持新规中的分红指标,或将成为限制上市公司实控人及控股股东二级市场减持的主要因素。据统计,1200多家上市公司将触发最近3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3年年均净利润30%这一指标。多家公司的实控人或控股股东近期披露了减持计划,或实施了二级市场减持套现。
例如,大智慧2月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张长虹拟减持不超过公司6%股份用于向公司支付赔偿款及案件受理费。截至6月减持时间过半时,张长虹减持总金额为亿元,公司已收到张长虹的相关赔偿款。但记者注意到,大智慧过去3年均未分红。根据减持新规,张长虹属于被限制减持的范畴。不过,昨日晚间大智慧公告称,张长虹提前终止了本次减持计划。此外,当晚还有十余家公司终止了此前披露的减持计划。
期待更多配套措施完善减持新规
有市场人士注意到,减持新规强调限制大股东“在二级市场减持”,众所周知,除了二级市场减持,协议转让及大宗交易也可以套现走人,甚至还可以通过股权质押来“曲线套现”。
不过,协议转让必须转让5%及以上,且有一定锁定期;大宗交易门槛更低,200万元起步。有市场人士担心,四类公司的大股东可能后续以大宗交易方式“曲径通幽”。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阎志鹏对分红条件进行了模拟推演,并提示须研究如何防止一些公司操纵利润来达到分红指标。阎志鹏说:“举个简单例子,某公司可以连续3年亏损,但在其中某一年发了1分钱/股的分红,那理论上也满足了实控人减持的相关条件。因此,建议监管层就这两个条件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细化。”
市场人士认为,减持新规虽仍有可完善之处,但政策核心指向是平衡资本市场供求关系,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严弘说,长期来看,期待更多现有政策工具的扎实落地、配套政策的辅助出台和监管体系的加快构建,以实现更深层次、更为全局性的A股生态建设。
券商 政策效应厚积薄发资金面改善循序渐进
受印花税调降等政策“组合拳”利好刺激,A股市场8月28日跳空高开,三大指数开盘涨逾5%。不过,这一态势并未一直延续,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的涨幅均缩至1%左右。
“昨日的走势可能不如部分乐观投资者的预期,但政策效应的体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券商人士普遍认为,相关政策有望提振市场交易活跃度和参与者信心,但往往存在一定的时滞。有理由相信,政策效应会不断累积,市场也会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政策“组合拳”彰显态度和决心
围绕“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各部门先后出台了一揽子政策。8月18日,中国证监会落实中央要求,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8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证监会“三箭齐发”。
“自7月起,本轮政策密集期呈现出多年罕见的持续性、全面性和深入性。”东兴证券首席分析师刘嘉玮表示,短期能在让利于民的同时,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降低市场波动,引导中长期价值投资资金进场,全方位提振各类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有望从中长期维度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深远影响,从制度、市场运行等层面加快资本市场发展进程。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活跃资本市场”短期内旨在扭转预期,避免弱预期在资本市场自我强化,进而对现实产生不利影响。立足当下,证监会及其他部门已落地多项举措,将对短期内稳定市场产生一定积极影响:在交易端,降低各项交易成本;在融资端,优化IPO、再融资,减缓对市场的“抽水”效应;在投资端,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引导养老金、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类投资。
年化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通常情况下,股票市场的活跃性体现为增量资金的入场。今年以来,市场增量资金面偏弱,是市场低迷的重要原因。据机构测算,政策“组合拳”下相当于引入年化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华泰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王以表示,1至7月,股票印花税累计约1280亿元,若减半征收相当于引入年化增量资金约1097亿元。根据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3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3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简单测算,今年以来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共减持3468亿元,而新规下只能减持2057亿元,减少约40%的量,相当于引入年化增量资金约2500亿元。
此外,证监会提出将对IPO及再融资节奏作出调节。简单测算,今年以来,A股IPO、再融资规模分别约3097亿元、4584亿元,假设后续不再新增IPO、再融资节奏维持当前强度,相当于较过去3年分别引入年化增量资金约1500亿元、2000亿元。
同时,沪深北三大交易所联合发布通知,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王以认为,今年以来,融资余额最高点相比于最低点净流入1200亿元,保证金比例降低将多引入约300亿元,相当于引入年化增量资金约450亿元。
长期制度变革要跟进
着眼长远,罗志恒认为,资本市场一朝一夕的活跃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投资者殷切期盼和监管初心,更重要的是完善基础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久久为功,促进资本市场长久繁荣。
在罗志恒看来,活跃资本市场的核心任务是提高上市公司吸引力,关键举措是引入长期资金,基础功课是优化交易制度环境。
围绕上述三个层面,他建议,未来的改革方向有:鼓励科创企业上市,提供更多优质标的;加大退市力度,引导地方政府认识、顺应退市趋势,提供支持;借鉴美国“累计利润税制度”调整优化现行的分红机制,完善股利税收政策等;进一步优化交易制度,完善个人价格对冲工具,保证个人投资者工具和地位的公平。
基金 “组合拳”催生政策底 上涨基础进一步夯实
在基金业人士看来,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显著超预期,“政策底”已到来,市场底有望随之出现。后续伴随着稳经济、促内需政策加速出台,企业盈利逐步修复,股市的上涨基础将进一步夯实。看多亦做多,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公募仓位接近九成,部分百亿级私募也维持八成以上仓位。
8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多家受访基金公司告诉记者。
泓德基金解释称,1990年以来,为维系证券市场宏观稳定,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共上调两次、下调七次。从历次下调印花税税率对市场的影响来看,2001年11月、2005年1月、2008年4月和2008年9月双边征收改单边这四次调整,每次均可带动短期交易情绪上升,上证综指成交量分别在下调当周最高上升71%、98%、114%和139%,可见印花税下调将极大提振资金情绪,为股市带来实质性利好。
8月28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收盘分别上涨%、%和%,超3600只个股飘红,渔业、房地产、煤炭、建材家居等行业涨幅居前。
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表示,从吸引资金的角度来看,印花税下调使得A股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关注,促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资金流动;同时,印花税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下调印花税有利于提升市场热度、稳定市场情绪。
此次政策利好不只是调降印花税。8月27日,中国证监会连发多项举措,涉及IPO和再融资节奏、股份减持、融资融券等方面,机构乐观预期显著升温。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证监会出台的相关举措传达出呵护市场的明确信号,“可见‘政策底’已到来,市场底也不远了。”
事实上,政策“组合拳”出台之前,市场便已显现积极信号,机构进攻态势明确。据天风证券测算,截至8月25日,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中位数为%,较8月18日的估计值环比上升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中位数则为%,环比上升个百分点。拉长时间来看,权益类基金已连续两周上调股票仓位。
从增量资金来看,8月25日至26日,公募基金获批的新品分别为10只中证2000ETF、7只信创主题ETF和20只公募浮动费率产品。据基金公司相关人士透露,本周中证2000ETF有望发行,下周信创主题ETF有望启动,加上一批创新公募让利型产品陆续问世,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将驰援股市。
私募发行市场也有所回暖。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今年5至7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备案数量分别为826只、942只和776只。截至8月28日,8月以来已有890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完成备案。
“总体来看,此次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无论是信号意义还是超预期的力度,都是对权益市场较高性价比的确认,能够在当前底部区域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因此,尽管公司产品在前期震荡时业绩承压,但目前组合仓位仍处于八成以上,后续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还将把握一些个股的‘抄底机会’。”一位北京百亿级私募人士透露。
保险资管 短期提振效果明显 市场中期将进入趋势性恢复
8月27日晚间,减半征收印花税、收紧IPO节奏、规范减持行为、降低两融保证金比例等一系列政策发布。受相关消息影响,截至8月28日收盘,上证指数上涨%报点。
大家资产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短期来看,印花税税率调降对市场情绪有明显提振效果。回顾2000年以来历次调降后市场表现,首日、5日、10日、20日上证指数平均涨幅分别为%、%、%、%;首个交易日及调降后10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均上涨,其中2008年两次调降后首个交易日涨幅均超9%。
具体到行业层面,大家资产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印花税税率调降后市场短期内会呈现超跌反弹特征,前期超跌行业在印花税调降后涨幅排名一般相对居前。从历史行业表现统计看,调降后首个交易日,美容护理、非银金融、房地产、煤炭、建筑装饰平均涨幅居前;调降后5个交易日,非银金融、煤炭、房地产、钢铁、国防军工平均涨幅居前。
除短期提振外,机构投资者期待资本市场长期持续向好。一家上市保险公司旗下保险资管公司权益投资负责人表示,就近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预计在交易端、融资端、投资端均有较明显的效果,为市场引入潜在增量资金。
据上述权益投资负责人测算:首先,印花税减半征收,按照去年交易量计算可为市场节约成本约1400亿元;其次,限制减持政策下,一些公司将不再符合减持条件,变相提供年化增量资金约2000亿元;最后,融资买入保证金下调,按照目前约万亿元两融余额计算,如果杠杆被充分利用,最多可带来增量资金约3700亿元。
市场底部区域特征有望出现。一家保险资管公司权益投资部投资经理表示,无论是已经落地的央行降息和活跃资本市场系列政策,还是即将落地的化债方案、一线城市房地产放松政策,对于缓解当前市场矛盾均有实质性帮助。尤其是限制减持、降印花税等政策,不仅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也能带来实打实的边际增量资金,配合市场多方面底部信号来看,短期内市场有望在政策催化下迎来反弹,后续如果进一步出现基本面积极改善信号,市场在中期维度也会进入趋势性恢复的过程。
接下来,稳步推进的房地产放松和化债政策值得关注。上述保险资管公司权益投资部投资经理表示,房地产方面,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已放入可选工具箱,预计后续各城市会逐步落地;同时,预计后续存量房贷利率政策调整、京沪等重点城市调整普通住宅标准、二三线城市限制措施放松、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等相关措施也会陆续落地。
化债方面,预计将以再融资债券为主要工具支持,并通过SPV提供流动性,同时专项债发行也会明显提速。总体而言,活跃资本市场、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政策优化将是下半年政策发力主线,伴随三大政策同步推进,市场“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的演绎有望加速。
大家资产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结合近期调降印花税等措施看,“政策底”已经比较明晰,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见效,结合通胀、社融、出口、库存等数据未来进入修复期,投资者信心将显著修复。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