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名医名师的初衷和事实相去甚远,应该淡化称号,正本清源
文丨双旗镇客栈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公共卫生事件尘埃落定之后,医疗行业的反腐铲除积弊行动堪称大风起于清萍,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燃点了所有人的情绪。还是那句话,这件事情一定会占据乌合之众的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成为所有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可能正在抱着“边吃别人瓜,边担心自己生活”的心态度过每一天。
(相关资料图)
不要误会,我不认为所有医疗行业的从业者都不干净;相反,我的认识是:每一个行业都有不干净的人,并且,这些不干净的人绝对不可能没有靠山,孤零零地存在。如果一个行业已经出现了系统性问题,基本可以肯定:是这个行业里金字塔之上的那些人出了问题。最起码,也是金字塔之上那些金光熠熠的人出了问题,然后逐渐蔓延到金字塔的塔基,绝不可能是金字塔塔基出了问题,然后造成金字塔塔尖病入膏肓。
就像下面这个热点一样:在安徽,一名“医药代表”同归于尽式举报刷新了我们的认识。这名“医药代表”把举报信贴到了两面名闻遐迩的专家诊室外面,举报其涉及医疗腐败问题——一款药品出厂价35,卖给患者177—144元,其个人每盒收35—40元的回扣。
这真不是我夸张,“医药代表”举报的两名专家,一名是省立医院皮肤科主任,一名是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大家来给我说说:这个位置的人物,是不是医院里那种“跺跺脚,整个医院都要抖三抖”的人物?他们是不是那种“职称高、职务高”的人物?不用怀疑,一定是!不但是,他们还一定是官方曾经大力推介的名医!
但就是这样“职称高、职务高”的名医,一封“自杀式”、内容重磅的举报信却张贴在亲切平和的诊室信息电子屏旁,不够讽刺吗?
在我看来,这种举报形式本身就极具讽刺性:医院和医院的主管机构有层层叠叠的“六扇门”监管机构,本来可以在举报信发出之前,早早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将这些涉事医生严肃处理;然而,这一堆“六扇门”的监管都似乎是寺庙里的木雕泥塑,始终没有发现问题,只能等待没有任何公职身份、只是依附在医疗行业利益链上的“医药代表”冲冠一怒后举报,才能发现问题,不够讽刺吗?
这和目前屡见不鲜的家庭成员举报家庭成员、团伙内讧后举报“杈杆儿”一样,都让人觉得:正义即便没有缺席,但正义总是莫名其妙地迟到!
我总在想:如果没有家庭关系破裂为前提,如果没有团伙内讧为前提,这些“码头”秉承“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精神相安无事,我们还能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正确的做法——良医不是名医:良医在于良心,名医在于名声。有良心的人往往并不张扬,不以利益为第一诉求,但过分追逐名声的人往往极具野心,不但以利益为第一诉求,甚至以生杀予夺为第一诉求,可谓“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谁一手打造了而今的名医体系?很明显,答案就是:这一二十年来的医疗体系改良和这一二十年来越来越内卷的职称评价制度!
讲一个我作为教师的真实经历:和一群教师坐一辆出租车,无意中谈起教师的职称问题,出租车司机神采飞扬地谈起了医疗行业的职称晋升。他说:别说你们教育系统的职称晋升,医疗行业那个职称晋升才让人大开眼界呢!
原来,他交游广阔,一度和各个旅游圣地联系密切,旅游事业做得很大。一些医院的医疗工作者需要晋升职称时,总要经过一些专家评审;而这些专家莅临本地之后,总是由被评审人先期进行高规格接待:包车去各个名山大川“研究研究”,再去一些洗浴按摩的地方“放松放松”,最后再送一点本地“土特产”(别那么天真,真不“土”),也就搞定了职称之类和工资挂钩的丹书铁券,荣膺专家称号,可以向生杀予夺的管理者队伍大步迈进。
可以这么说,凡是医疗行业的腐败行为,百分百和这样的名医、专家有关系!普通医务工作人员哪里有这个通天的本事,竟然可以和医药代表狼狈为奸,搞定整个医疗生态?只有那些名医、专家才能纵横捭阖,处心积虑拿到丹书铁券代表的名声之后,再利用自己的名声游戏通关!
师医不分家——你也可以问问局外人,他们更认为“师医不分家”!
由此,我也想到了当今的教育行业:不也是这个样子吗?教育行业目前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改良:县管校聘、教师轮岗、末位淘汰机制,其实就在走医疗行业的老路:培养一批所谓教育名师,让她们具备生杀予夺的能力。
要不了多少年,教育行业可能也会走入今天医疗行业反腐铲除积弊的窠臼,必须来一场疾风暴雨!
为什么非要等到那个时候呢?为什么非要把佩奇养肥呢?为什么不能少进行“名医、名师”的育肥行动,还医疗和教育以本色呢?
对医疗行业中的大部分人来说,无论怎么逼他们,他们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创新者:高新机器已经可以洞察许多疾病;不为金钱遮蔽双眼,既是对医者的最低要求,也是对医者的最高要求。
对教育行业从业者来说,能够坚守住教育本心,不借助于教育从学生和学生家长身上牟利,培养出品行高洁的学生就是尽了本分,也不需要玩什么“课题研究”、“公开示范课”之类的当代话剧戏曲,做一个双面人、多面人,处处讨好、谄媚!
这是一个商业社会,如果我们不承认上述行业信条,一定要从其它方面父子骑驴式解读,这些职业还会走入一片混沌!
拿教育行业当前“程咬金三斧头”的改良来说:县管校聘、教师轮岗、末位淘汰制度,第一项和第三项明显是在提供名师、专家、校长、各级“杈杆儿”施展手眼通天手段的舞台,一定会得到名师、专家、校长、各级“杈杆儿”的积极响应!
当然,这种响应的结果只有一个:若干年后,人们会发现,上述人等的家里也能发现不敢动用的成捆现金和黄澄澄的黄金!
但对第二项来说——教师轮岗制度,本意非常好:让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去薄弱学校,帮助薄弱学校改变面貌;但这个初衷如果不改变,一定不可能得到名师、专家、校长、“杈杆儿”的热情响应——玩儿呢?我走到这个地步,不就是想弄一点钱花花吗?让我去穷山恶水的地方,我怎么能够愿意?
为此,上述人等一定会修改“教师轮岗制度”的初衷,将之继续变为施展手眼通天手段的舞台,将“教师轮岗制度”异变成“教师发配制度”。
医疗行业已经如此魔幻,我们不希望教育行业的明天也如此魔幻!
关键词: